玉板,紅嘴綠鸚哥」是啥菜,人們都能說出答案:油炸豆腐塊、炒菠菜,因為這兩道菜就典出此地。
1751年,一隻華麗的船隊沿著大運河南下,迤邐來到寶應縣城。次日,一群人簇擁著一個老爺渡過氾光湖,溯三河而上,一行人來到湖西瓜山莊大王莊(今金湖縣金北鎮東南)時,早已飢腸轆轆。此處前不著村後不著店,人煙稀少,只得找到附近一王姓人家,請求主人設法弄點吃的。
主人客氣地招呼客人坐下,只見來客只有一人坐下,其餘人等皆垂立一旁。主人略通文墨,從來客的衣著舉止及隨從陣勢就知來頭不小,是個貴客,趕緊熱情接待。
因連年水災,王家傾其所有,也拿不出像樣的飯菜。更因當時正是青黃不接之時,家中已無米下鍋,只得將僅有的一些大麥扁子拿來煮飯,家中正好有豆腐、百葉,還有就是自家菜園長的蔬菜。沒有葷腥,好像說不過去,怠慢客人了。主人一咬牙把生蛋換零花錢用的老母雞給殺了。好在家庭主婦心靈手巧,經過一番折騰,不久飯菜終於上桌了。相比於宮中,此時早就過了吃飯時間。
主人先端出大麥扁子飯,對貴客說:「十年種穀九不收,大麥扁子伴春秋。何日待客白米飯,但等淮水不亂流。且請老爺委屈充飢!」婉轉說出裡下河地區民眾夏季耕作、秋季無收的困苦。老爺聽後如有所思地說:「添麻煩了!」
接著,端出燒卜頁,客人道:「此菜何名?」主人稍加思索,想儘量說得斯文些,答曰:「千層白玉板。」接著,主人見貴客愛問菜名,便主動介紹道:根紅葉綠的炒菠菜是「紅嘴綠鸚哥」,豆腐條子青菜湯是「原野藏白鷺」,清燉雞湯是「鳳落江中洲」。接著主人又客氣道:「粗茶淡飯,不成敬意,請老爺諒解!」
貴客每日飽嘗珍饈,每天吃的是厚重之味,從未吃過此等農家土菜,但因此時腹中飢餓,更覺別有風味,此即民間所說的「飢好吃」。貴客聽完菜名,輕聲念叨「千層白玉板,紅嘴綠鸚哥;原野藏白鷺,鳳落江中洲。好!主家,你的菜好看、好吃、好聽!」
主人聽到貴客誇讚而非常自豪,一時未及理會貴客說的「主家」是指主人,竟信口說道:「老爺過獎了,小民不敢為主。」
貴客改變了口氣,笑道:「朕等一行南巡途中,惟有你反映了朕需要知道的民情,招待也最熱情,且富有詩意。」此時,主人聽出來了,貴客就是當今皇上乾隆,趕緊磕頭請安。接著,乾隆指著王家祖宗牌位道:「你家可謂出頭之王,‘王’字出頭就是‘主’字,為謝你誠意,朕賜你‘主’姓!」並親手在王上加了一點。從此,寶應湖西就有一支王姓家族改姓主,堂名就叫「恩賜堂」。
原來乾隆要效仿祖父康熙南巡,此次是他第一次南巡,寶應湖西之行的目的就是要探尋淮河、洪澤湖不斷氾濫成災的原因及對策。
臨走前,乾隆等除了付給一些銀兩作飯錢,還送給主人官服一套、旌旗一面、長毛一桿,以作紀念,並說以後如遇戰亂兵燹,將旗子插在村頭,可免官兵騷擾,如遇進京趕考,帶上官服,可優先錄取。但幾年後,主氏遇火災,御賜物件均被燒燬。東西沒了,但主氏將此事原原本本載入家譜。金湖縣恩賜堂主氏家譜載,主氏改姓至今有十代人。二百五十年時間,正好繁衍十代人左右。
此故事後被廣泛傳佈到大江南北,故事發生地則被移花接木到鎮江、海寧等地,菜譜則被好事之徒演化為「金鑲白玉板,紅嘴綠鸚哥」。經過這一改,更有詩情畫意,讀起來也更為對仗、工整。
(本文由「歷史春秋網」授權「知史」轉載繁體字版,特此鳴謝。)
網站簡介:
歷史春秋網(www.lishichunqiu.com)成立於2010年6月,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,提供中國古代歷史、政治軍事、經濟文化、中醫養生、書畫藝術、古董收藏、宗教哲學等內容。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,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。
#歷史 #中國歷史